底漆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底漆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中国北极梦想被误读为巨龙对北极的野心《资讯》

发布时间:2020-11-09 18:00:21 阅读: 来源:底漆厂家

中国“北极”梦想 被误读为巨龙对北极的野心

中国在北极高纬地区设置长期自动气象观测系统

“巨龙北望”、“中国的北极野心”,随着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第二份中国北极报告出台,国际舆论似乎认为“北极将成中国囊中之物”。该研究所11月底发表报告《中国对北极的期许》,而2010年的报告是《中国为无冰北极做准备》。无论是准备还是期许,两份报告都表明,中国正要完成从北极“门外汉”到北极“参与者”的转变。对报告正确的解读是,中国为分得“极地自然资源的蛋糕”正采取务实的做法,而误读者则渲染“中国幽灵”开始渗透北极。12月5日,产自北极圈内的液化天然气已通过北极航线运抵日本,完成这一手笔的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称,从北冰洋将北极能源直接供给亚太地区已成为可能。这意味着,中国离实现“北极梦想”越来越近,但面对的国际猜疑和防范也将越来越多。

权威机构称中国低调谈北极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报告《中国对北极的期许》的作者是林达·雅可布森和彭竞超。该项目由瑞典战略环境研究基金会赞助。2010年推出的首份报告是应挪威政府请求进行研究的,林达当时任SIPRI中国和全球安全项目主任,彭竞超为项目助理。

对中国外交、能源和气候变化政策都有研究的林达2011年开始任澳大利亚悉尼罗伊国际事务研究所东亚项目主任。林达12月初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首先强调:“中国不是一个北极国家,中国也没有声称自己是。”她要表述的是中国、日本、韩国都是“北极以外的国家”,中国学者现在把中国描述成一个“临近北极的国家”,中国清楚地声明她尊重北极国家的权利,但也希望北极国家在决定北极的未来时要把北极和非北极国家的权利都考虑进去。林达说,冰山融化带来的是全球性后果,而不单单影响到北极国家,因此,中国认为北极问题是全球的而不是地区的问题。

SIPRI的报告认为,中国尚未形成一个全面的北极政策,北极也不是中国外交政策优先考虑的重点,但中国和许多其他国家一样,希望从解冻的北极航道和可能开发的资源中获益。报告称,中国在北极不会以武力或威胁的方式,而是通过外交途径或与有关国家合作的方式获取利益。报告说,10年前中国很少有人提到北极,但自2007年俄罗斯人在北冰洋海底插国旗后,中国战略思想家开始对北极的地缘政治感兴趣,从那以后也唤醒中国一些官员和研究人员的意识,开始考虑“一旦北极的冰都化了,中国该怎么办”。“中国的分析人士今天把中国看成是一个临近北极的国家和北极利益相关者。”报告对中国学者对北极的态度进行了这样的梳理。报告注意到,最近一年,中国人对北极的言论显得低调多了,其考虑的是公开、积极的言论有得罪北欧国家的危险,结果会损害中国在北极的地位,“这种观点成了中国分析家的公共脸谱”。

报告认为,尽管中国很低调,但过去5年确实采取措施保护了自身在北极的关键利益,如:加强应对北极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造成影响的能力;以合理的花费,获得对北极海运路线的接触;加强中国作为非北极国家接触北极资源和渔业水域的能力等。

报告推断中国并没有把北极当成一个外交重点,一个依据是尽管中国领导人今年访问了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但这是出于中国愿意同所有不同的国家特别是北欧等科技强国搞好关系考虑,而不是因为觊觎北极。另一个依据是中挪关系。由于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发给导致中挪关系变冷。报告说,挪威是北极理事会成员国,也是深海和冰冷气候下钻井技术领先的国家,“假如北极是中国的外交重点,她将不会把对挪威的惩罚措施坚持两年多”。

按规矩办事,还是野心勃勃

SIPRI关于中国北极的报告总是能引起国外的关注。今年的报告《China’s Arctic Aspirations》被一些外国媒体翻译成《中国对北极的野心》。《环球时报》记者特意与报告作者之一彭竞超核实,他认为“Aspirations”还是应翻译成“期许”或”期望”。日本《产经新闻》在谈及这份报告时称,“中国故意表现出低调,实则虎视眈眈,欲获取相关权益”,中国对北极的野心除加强与瑞典等国外交关系外,还通过企业参与冰岛等国的开发、租赁朝鲜罗先港等。德国《巴登日报》近日在报道该报告时说,中国看上北极宝藏,要在全球气候问题上掌握发言权,想做北极勘测的领导者。德国媒体还提到,中国2014年将拥有第二艘破冰船,届时北极将成中国最重要的外交选题之一。

类似论调此前就不少见。《纽约时报》今年9月刊登题为“北极融化,北极露富引发竞争”的文章称,中国已成为北极地区极具进攻性的参与者,已引起西方强国警觉。路透社11月5日曾报道说,“中国幽灵”参与格陵兰岛北极争夺战。英国铁矿公司计划招聘中国工人在此开矿,格陵兰岛的5.7万人口将增加4%,其原始地貌和接受欧洲统治了数百年的生活方式都将受到威胁。丹麦统治下的格陵兰岛的官员很希望该岛成为中国踏上北极的一块踏板。但有欧盟官员逼迫格陵兰岛政府限制中国人开采铁矿时,遭到岛上官员拒绝,他们认为,“现代贸易准则不允许这样做”。

林达是芬兰人,在中国有20年工作和生活的经历。林达认为一些国外媒体看起来对这份报告的引述不够准确。林达说:“我在报告中很清楚地写到,北极不是中国外交政策优先考虑的重点。”她还强调:“在中国坚定捍卫自己所认为的南海主权时,可以预计中国会同样尊重北极国家的主权。”

谈到中国商人黄怒波在冰岛投资开发旅游业几次遇阻的事情,林达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从历史上看,所有崛起的大国都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忧虑,因为没有人能确切地知道中国有一天将怎样使用她的权力。中国商人希望投资冰岛引发的一些忧虑,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但林达强调,没有任何证据说明中国要“占领”北极,根据中国过去30年的外交政策,实用主义考虑将是中国北极政策的主要驱动力。因此可以推断,当冰层融化到可以合理开发资源的时候,中国可能预期大量投资合作开发项目,例如和俄罗斯或加拿大。林达认为,中国被看成是极地科研能力非常强的国家之一,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大部分极地资源都是支持到南极考察而不是北极。

中国学者也对SIPRI关于中国北极的报告很重视。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杨惠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的确非常重视极地考察和研究,但没有把北极的资源作为主要考察对象,现在出现各种议论更多的是媒体的猜测和警觉。杨惠根说,中国对南极的科考计划更加宏大,这与南极是没有主权国家的地区有关。众所周知,北极属于有主权国家的地区,中国很清楚不能到这些国家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里去调研。真正意义上的北极公海非常小,而且是有海冰覆盖非常厚的地方,中国的雪龙船无法到达。

“中国利用北极航道的努力是完全合法的。”国际上也有很多这样的声音。俄“论据网”近日在题为“中国在北极:俄罗斯的盟友还是对手”的文章中称,北极的争夺战确实存在,但在可预见的未来,没有哪个国家有能力在北极复杂条件下单独开采资源,近几十年内,北极不会发生任何严重冲突。奥地利《新闻报》以“新兴世界大国———中国希望在北极地区的发言权”为题说,北京的“北极外交”显得安静、谨慎。印度和平与冲突研究所学者巴夫纳·辛格近日也撰文说,北极成为中国的下一个战略前沿,但中国破冰船只负责极地探险,没有军事用途,而就在北极进行科考而言,韩国才是支出最大的国家之一。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北极问题专家迈克尔·拜尔斯认为,“中国在北极地区正按规矩行事,中国人只是想赚钱”,中国申请获得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国地位是合理要求,就连波兰、西班牙等距离北极遥远的国家均已获此地位。成立于1996年的北极理事会包括俄、美、冰岛、瑞典、加拿大、丹麦、芬兰、挪威8个成员国,有英、法、德、荷兰、波兰、西班牙6个永久观察员。今年已有芬兰、冰岛、瑞典等国表示支持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杨惠根认为,中国应从维护人类共同遗产的角度参与北极事务,因此,中国应该有一定发言权。

中国北极考察还不如冰岛

据日本媒体报道,12月5日,俄天然气公司首次利用北冰洋航线,将液化天然气从挪威亨墨菲斯港运到日本北九州,油轮总行程29天。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促使各国对北极采取新动作。日本有专门针对北极的海洋政策研究财团、国立极地研究所,明年1月还将举办第三届北极国际研讨会。俄副总理罗戈津11月宣布动工建造新的核动力破冰船,到2020年,俄要建成3艘核动力和6艘常规动力破冰船。俄罗斯人总是这样强调北极对自己的特殊意义:“在永久冻土的北极地区生活着我国近1/3的人口。”美国《政治家》网站近日刊文则哀叹美国缺少北极准备,比如美国海岸警卫队有3艘破冰船,其中两艘为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服役的重型船,能正常使用的只有一艘中型现代破冰船,而美国至少要有6艘重型破冰船和4艘中型破冰船才够用。

事实上,中国对北极考察的投入,无论与北极8国相比还是与中国对南极的科考相比都还很小。据杨惠根介绍,中国南极科考从时间上说,每年大约有180天,而北极考察最长只有3个月,投入的人员规模也只有南极的一半。中国是一个大国,但在对北极考察方面连人口32万的冰岛都不如。杨惠根说,以中国目前对北极的认识水平恐怕很难应付可能到来的开发和利用。他认为,中国可在北极多建一些考察站,进行长期的、连续的、综合的科学考察,而中国目前只在挪威建有“北极黄河站”。

辽宁鞍山正规白癜风医院

威海白癜风医院烟台哪家好

西安治疗老年癫痫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