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漆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底漆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2010年广东省GDP超2万亿

发布时间:2021-06-17 17:02:18 阅读: 来源:底漆厂家

2010年广东省GDP超2万亿

导读: 最新出台的《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政策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规划广东未来城镇化发展的蓝图和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最近几年来高度出发,提出了广东城镇化发展的 ...

最新出台的《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政策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规划广东未来城镇化发展的蓝图和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广东城镇化发展的目标、方向、任务和空间战略及制度安排,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指导广东城镇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在本专题里,本报将从广东城镇化发展目标、城镇化新体系、城镇化带来的体制创新等角度对两个纲领性文件进行解读。

两个纲领性的文件明确提出,广东城镇化追求的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五个统筹”统揽全局,通过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大目标。

生产发展:2010年全省GDP超2万亿

《纲要》提出要提高经济总量与经济运行质量。2010年全省GDP超过2万亿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人均GDP达28600元(约3450美元),其中珠江三角洲城镇群人均GDP不低于58100元(约7000美元)。

经济国际化水平要增强。2010年外贸依存度(对外贸易总额/GDP总量)不低于150%,国际投资开放度(实际利用外资/GDP总量)不低于15%。

生活富裕:2010年居民人均收入18000元

《纲要》提出,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000元,住房人均使用面积达到3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不低于6200元;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34.7%,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41.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左右。

社会成员充分享受城镇文明。201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不低于6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不低于50%.公共设施配套完善。2010年城镇人均公共绿地达12平方米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人均年生活供电量不低于600千瓦时,民用燃气普及率100%,每万人医院床位数不低于30。

生态良好:2010年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

《纲要》提出要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2010年,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金属丝材料的各种物理机械性能户籍人口控制在8500万人以内;形成比较完善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的终生教育体系,适龄青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8 %.要合理利用土地,严格保护耕地,提高绿地率。2010年,耕地总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比重不低于18%;区域绿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保持在30%以上;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以上。

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综合利用率,加强环境治理能力,改善生态环境。

2010年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达3%以上,全省环境综合指标达85分以上,其中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城镇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的达标处置率分别达到55%和30%,医疗废物集中达标处置率达到80%;设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

体制创新:今年起取消“农转非”计划指标

城镇化是一个大战略,城镇化过程也是一个体制变革的过程,体现在《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关于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政策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两个城镇化的纲领性文件身上,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创新性、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涉及到区域协调机制、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城市建设体制、户籍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可以说是一个体制改革的系统工程。

政府文件不能取代选址程序

两个纲领性文件在体制上首先强调突出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空间战略规划的基础性地位,并通过做好规划来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其间比较有新意的政策措施有如下几点:一是规定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必须附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选址意见书,不得以政府文件、会议纪要等形式取代选址程序;二是强调实行规划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三是强调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在珠江三角洲现代化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下设立珠江三角洲空间战略规划协调组,对《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的实施进行监督,促进包括港、澳在内的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与互动发展。

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

两个纲领性文件在创新土地利用管理制度上也有突破:其一,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通过土地储备机构将闲置土地、利用率低的土地收回或收购,纳入城镇建设用地储备库。原有建设用地改为经营性用地的,也应由土地储备机构收回或收购,重新按招标、拍卖、挂牌等公开交易方式提供。其二,简化用地审批程序。城镇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内的项目用地,涉及农地转用和征用土地审批的,只需申报转用和征用包装盒的打开方式更多且更便于操作手续,不需申报具体项目材料。具体项目由当地政府自行审批。

向公共财政体制转型

两个纲领性文件提出要改革现有的财税管理体制,实现公共财政转型。所谓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主要是要及时调整财政投资方向,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并切实加强对区域大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的引导。《纲要》特别指出,公共支出要以培育市场和参与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为基本目标。对于竞争性的投资领域,公共财政要彻底退出。

放开城市基建领域

《纲要》进一步要求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经济参与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建设的政策规定,消除体制性障碍;要逐步放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降低门槛、扩大准入,积极鼓励和引导多元化、社会化投资参与城镇公用事业。大力推行特许经营权制度,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城市供水、燃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及公共交通等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的经营者。

城中村明年底全部改制

两个纲领性文件提出要深化户籍管理制度及配套改革,消除推进城镇化的体制障碍。这方面最大的举措是从2004年起,全省取消“农转非”计划指标,将入户审批制度改为核准制度,以准入条件取代进城人口控制指标。条件成熟时,全省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自理口粮户口等户口类型的划分,对城乡户口登记实行一体化管理,统一称为居民户口。

两个纲领性文件要求稳妥推进“城中村”转制。凡是城镇建成区范围内的“城中村”,应按照规划先行、集体经济组织与社区居委会脱离、实行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的原则,于2005年底前全部转制。原村民委员会改为社区居民委员会;原村民整体转为城镇居民;原集体土地经统一征用后转为国有土地;原集体经济组织转为股份制企业或其它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组织。

新格局提升珠三角城镇群

《纲要》勾画出广东未来城镇、产业体系新格局。

《纲要》提出,在广东城镇化道路上,要走大中小城市与中心镇协调发展的有广东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建构合理的城镇体系,形成集约发展态势。

以珠江三角洲城镇群、东西两翼城镇密集区、粤北城镇点轴发展区为主要聚集区域,以珠江三角洲中部(广佛)、东岸(深莞惠)、西岸(珠中江)都市圈和东翼潮汕都市圈、西翼湛茂都市圈、北部山区韶关都市圈等六大都市圈为核心,各级中心城市和中心镇为增长极,交通运输主干线为依托轴,全面强化城镇集聚与辐射能力,形成中心集聚、轴线拓展的集约发展态势。

——提升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建构中部(广佛)、东岸(深莞惠)、西岸(珠中江)三大都市圈。中部都市圈重点发展科教、金融商贸、信息服务、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同时发展以汽车制造、电子、机械、纺织服装及石油化工为主的第二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东岸都市圈主要发展以对外商贸为主的第三产业,以及工业研发和通讯器材、电子仪表、能源、化工等工业。西岸都市圈重点发展以能源、重化工、机械工业、造纸工业及医药工程为主导的临港工业,以及旅游业和以物资转运为主的港口贸易等第三产业。

——发展东、西两翼城镇群。东翼城镇群以潮汕都市圈为核心,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侨乡优势,发展以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产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建成我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及华南地区重要的城镇密集区之一。西翼城镇密集区以湛茂都市圈为核心,作为沟通大西南、海南特区的“桥梁”,要重点发展海洋产业,并整合区域资源,做强、做大石化生产基地。

——扶持北部山区。重点发展韶关都市圈和清远、梅州、河源、云浮等中心城市,培育乐昌、南雄、连州、兴宁、罗定、龙川等“门户”城市和一批中心镇,带动北部山区发展。

——强化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强化广州、深圳在全省及华南地区中心城市的职能。全面提高广州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提高深圳的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建设成为富于创新活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化城市。强化佛山、珠海、东莞、惠州、汕头、湛江、茂名、韶关、梅州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壮大中山、江门、肇庆、潮州、揭阳、汕尾、阳江、河源、云浮、清远等地方性中心城市及其它县级城市的规模和实力,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在产业发展上,培育与城市发展轴高度关联的产业发展带。形成各有侧重的珠江口东、西岸产业集群特色。东岸地区重点鼓励外来企业与本地企业建立起稳定的产业联系,利用已形成的全球联系,发展本地创新络。西岸主要以整合资源、做大做强企业为目标,努力提升骨干企业的技术水平,培育起以专业镇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同时要积极配套发展地方服务业,带动城镇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德令哈网带
服务员服装定做
乌鲁木齐服装订制